我复原了一场明朝婚礼,200万人在线围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哔哩哔哩 Author 西瓜
撰文 | 西瓜编辑 | RAKU本文由【哔哩哔哩】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ID:bilibiliwx
筹办一场汉服的婚礼有多难?
UP主@静知时岁 花了两年的时间筹备,投入六位数的积蓄,终于在去年年底,在200位宾客的见证和200万人围观直播下完成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汉服婚礼。
有网友评价这是“全网审美最高的汉婚”。
在筹备婚礼的两年间,静知接连经历了婚期撞档、新郎受伤、错过迎宾等各种意外,光是把场地定下来就花了足足一年时间。
拿到成片后,她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场婚礼就是我的一个圆满的作品。”
而且,婚礼也并不能决定婚姻的好坏。
“好好地过好两个人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是静知的自述。
哇,我们终于走到一起了
下午5点28,我的婚礼正式开始了。5点28是为了取一个双数的好意头。
50多架LED灯,200名宾客,五套定制汉服,十套礼仪,现场的氛围非常庄重,我也很紧张。
婚礼现场
我一共为自己准备了五套服装,打算分别在梳妆、出门、迎宾、主仪式、敬酒的时候穿。
主仪式时穿的凤冠霞帔是里面最华丽的一套,是明朝时期的命妇在参加最重大礼仪的时候才会穿的服装。
主仪式穿的大衫霞帔和凤冠
新郎那边我准备了三套衣服。
挑选服装时我问他喜不喜欢,他的意见基本上就是,我喜欢就好。
但在选主仪式的衣服时,因为他觉得蟒袍穿起来非常丑,所以最后换成了一件九品官服。
新郎的九品官服
婚礼的伴娘是我当时认识的一帮汉服圈的好朋友。听到我要举办汉服婚礼她们都特别激动。
我为她们选的是一件枣红色的明制汉服,会很喜庆的样子。
伴娘们
伴郎都是我老公的发小,我给他们准备的是明制的飞鱼服。
静知的丈夫和伴郎们
我觉得每一个男孩子心中还是有一个当大侠的梦的,所以给他们穿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觉得自己有那种锦衣卫的感觉。
我本来也想给父母穿汉服的,但考虑到婚礼当天双方父母都要招待宾客,可能不是很方便,最后就让他们穿更加现代的服装,但也是偏汉元素的。
开场的却扇礼,是整场婚礼最令我激动的环节。
新娘出场时,现场所有宾客都看不见新娘真容。直到由四个执事把扇子打开,迎接新娘出阁。
却扇礼
我是参考了《鹤唳华亭》太子大婚的片段。执行却扇的是我的伴娘们。
扇子打开,看到新郎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激动。
弹幕里好多人问,为什么新郎新娘这么严肃。但你真正体验过就会知道,不是我们想严肃,而是现场的环境你能忍住不哭就已经很好了。
接下来还有撒帐礼、解缨结发礼......一共十个礼仪。
撒帐礼是参考了《知否》中明兰大婚的片段,通过向新人身上抛洒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件,传递上一辈满满的祝福。
撒帐礼
通常撒帐礼是在洞房内由福寿双全的老人完成的,但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个热闹喜庆的仪式,所以把它加在了舞台上。
最后执手礼的时候就表示礼成了。
前面所有的一系列仪式都已经结束,新郎新娘双方的手牵在了一起。
执手礼
那时我牵着他的手望过去,心里想着,哇,我们终于要走到一起去了。
这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
找场地就找了一年
我办的是一场复原明朝时期的婚礼。
原因是明朝跟现代比较接近,参照的服饰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且在明朝时期结婚,哪怕你是平民阶级,也可以跨越自己的阶级,去穿那种特别华贵的服饰。
现在其实很少有非常复原的汉服婚礼,加上我自己也有那么一点强迫症,所以我想把这场婚礼办到我能力范围内最好。
整场婚礼我一共筹备了两年。
光是找场地就用了一年。这也是最麻烦的。
大部分人办婚礼会选择在酒店,但在酒店里面办汉服婚礼就需要造景。我觉得造景出来的感觉肯定不如直接找一个古色古香的祠堂。
我是一个汉服摄影师,那时候每当去工作,我都会问遇到的工作人员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场地。
然后真的是一次机缘巧合,我们找到了当地一个村的文化礼堂。
平日里这个礼堂有很多的功能,有老年的棋牌室、健身房、香房......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在里面筹办。
婚礼大家选择的都是良辰吉日,我原本想把婚礼定在12月12号。这是我父母专门请先生算的日子。我就去和村干部沟通时间。
结果跟村民撞档了。
因为这个礼堂是由村民们集资建造的,所以每个村民都拥有礼堂的优先使用权。我是一个外村人,那你没有办法,只能把婚礼提前,调到了11月29号。
最后我们也只借到了两天。因为借太久人家也会有意见。
定下场地之后的一整年我们其实都很焦虑,万一这个场地到时候又不能借给我怎么办?
而且因为只有两天,一天必须用来布景,婚礼的排练就只能在当天临时进行。
我知道到时候肯定会手忙脚乱。我能做的,就是把能想到的所有意外情况都提前做好部署。
提前一年半我们就提交数据定制服装了。因为现在汉服大部分都是走线上定制的形式,工期很久。半年起步,一年两年的都有。
婚礼当天我最担心的就是服装发饰忘拿,或者是拿错。所以我就把服装发饰全都交给一个朋友专门用一辆车保管和运输。
婚礼的歌单是我从一年前开始收集的,很多道具都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后拍下来发给婚庆做的。
舞台上那个灯的原型是静知在杭州的慧因高丽寺采风时拍到的一个路灯
评论区有人说新郎行礼的仪态很好,其实婚前我还特意给他培训了一下仪态姿势。
还有很多弹幕都在说被仪式中司仪的主持稿感动了。这个稿子其实是我跟司仪两个人共同商量以后写出来的。
评论区有网友专门记下了司仪的发言
现在很多汉服婚礼的司仪都会在报完仪式名字以后解释一下这个仪式,但我觉得这样子去主持,台下人会有一种看戏的感觉。
每一项仪式它代表的含义,在古代应该是大家都暗熟于心的一个东西。因为现代文化的这种断层才导致大家不知道。
我不想要一堂具有表演性质的婚礼,所以就跟司仪沟通,你不要跟宾客解释这个仪式是干嘛的,报完仪式名以后,只要帮我说点吉祥话就好了。
总之最后我备的东西比实际上用到的东西都要多。
迎宾都来不及了
虽然提前做了那么多准备,但到了现场还是出了各种状况。
第一天布置场地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原本准备了50架以上的LED灯,可到了礼堂之后才发现,因为整个场地属于露天环境,灯光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地理想。
那天我12点就睡了。很踏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激动的心情。
我知道,第二天的任务很繁重。
四点半起床后,我给自己煮了碗水饺吃,又点了杯咖啡消消肿。
办西式婚礼的新娘可能不用这么早,但是因为汉服的妆造要三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所以得早点。
这后面每换一套服装就得改一次发型,每次就要花半到一个小时之间不等。
早上出门时,新娘换上了瓷白龙立领袍,新郎换上瓷白龙交领男袍
中午我们开始彩排,一共排了三次。又出现了非常多的临时变更。
原本舞台中央有一个小桌子,我们俩是要跪在那的。
但我老公的膝盖突然受伤了,最后只好改成坐在椅子上。
还有一个环节本来是要低头拜的,但我突然发现头上的冠太重了,如果真的拜肯定会掉下来,就临时改成了行礼。
伴郎和伴娘也出现了一些卡壳的情况,比如递东西的时候突然忘记。
但这也没办法,大家都是当天才开始排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我也不太可能让人家专门空出时间来提前排。
我能做的,只有提前去跟伴郎、伴娘们沟通,告诉他们有哪些环节,让他们心里有个数。
还好他们都是非常机智的小伙伴,反应非常灵敏。
静知、丈夫、伴娘、伴郎在彩排现场
那天我们彩排了特别久。彩排完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因为宾客陆陆续续都到了。
本来我们是要迎宾的,但没有时间了。准备的那套迎宾的衣服也没法穿了。
我们直接上去补妆,补完妆婚礼就开始了。
婚礼过程中我注意到,新郎在台上有很多咽口水的动作。
我知道他其实是非常紧张的,也很害怕自己做错一些动作。
所有仪式总共持续了半个小时。
结束之后,我们稍微吃了点,垫一下肚子,就要开始向亲友们挨个敬酒了。
静知和丈夫向宾客敬酒
这些客人都是我和老公婚礼前一个多月亲自登门,递上请帖和喜糖喜烟邀请过来的。
社会上有时候会出现亲戚朋友对这种婚礼嗤之以鼻的现象,但当你真的邀请了一些真正亲密的朋友时,他们是不会有这种反应的,都是由衷地祝福你们。
敬完酒送走宾客,到了晚上10点多,这个婚礼才算是圆满结束。
太好了。一切都没有出乱。
我知道,所有的东西我都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了。
到家已经快12点,很累的一天。老公给我煮了个泡面,我终于放松了下来。
婚礼并不能决定婚姻的好坏
我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会喜欢我的婚礼。
弹幕里有好多人说自己原本不打算结婚,但在看了我的婚礼后突然又重新燃起了激情。
还有好多身边的朋友都说,感谢我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
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我就是她们口中说的那种,披着床单长大的人。
从小就很喜欢传统文化,也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服装。后来发现有汉服这个东西存在,就入坑了。
静知身着汉服参加西塘汉服文化周
在跟我老公交往前,我还处于一个偷偷玩汉服的状态。但某天,他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汉服视频,分享给我看,我就向他坦白了。
再后来,我们会一起出去拍汉服的视频照片,还特地一起去报了一个汉服摄影班。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穿的汉服是一件白色的明制的长衫。
两人第一次一起穿汉服出去拍照
到现在,我喜欢汉服文化已经六年,也是一名汉服摄影师,所以在考虑婚礼形式时最终选择了汉服婚礼。
我老公虽然不是汉服圈的,但是因为我喜欢,他基本上都会去配合。
连父母都说,婚礼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开心就好。
现在的这场婚礼就像是我的一个圆满的作品。
拿到成片后我看了好多遍。我那么多的日夜去筹备它,去翻阅书籍,去考据它,然后去把它完成,我会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心血都没有白费。
回过头来,虽然筹备了整整两年,但没有任何环节是让我觉得辛苦的。
也感谢我的父母和我先生的家人愿意陪我折腾,任由我作主。
对我来说,婚礼是一种仪式感,也时刻提醒着你身份角色的转变。
办完婚礼之后,你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也要承担起未来的责任。两个人之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同心同力的存在。
婚礼也是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这两个人步入婚姻了,是大家的一个见证。
而且,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传统婚礼,对比西式婚礼来给人的仪式感更强。
包括我们那些三书六礼,在那样一个过程中,能够增加双方家庭的了解和磨合,也能让双方家庭更加重视两个人的婚姻。
我的婚礼不算酒席和烟酒,花费一共是六位数。
有些人觉得平淡是真,走个流程就好;有些人喜欢热热闹闹,要终生难忘。
但无论是办西式婚礼还是汉服婚礼都只是一种选择。
婚礼并不能决定婚姻的好坏,好好地过好两个人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